焦慮是我們最害怕的情緒風暴之一。我們害怕這種無助的感覺。我們害怕焦慮會佔據我們的內心,取代原本應該要興奮或是期待的心情。
但研究顯示,焦慮事實上也有正面的一面,它可以是達到最好的自己的途徑。’當然,焦慮太嚴重是很傷害身心的。但是對大部分的人而言,中度的焦慮反而對人有正面的影響,只要我們知道如何駕馭焦慮。
例如,如果焦慮讓你無法應徵新工作,告訴自己你自己,雖然加快的心跳讓你不舒服,但這是興奮的起頭。它可以幫助你在應徵工作時表現更好,而不是扼殺自己的工作機會。
對於焦慮,我們的反應常是否定它,或是壓抑它,反而讓自己更焦慮。焦慮會是阻礙,因為我們認為它是阻礙。但是,當我們越不害怕焦慮,甚至擁抱焦慮時,焦慮就變成我們的助手了。
以下是三種技巧,幫助我們把焦慮轉變成動寶寶副食品力的好方法。
1.把焦慮當作是種訊號
你不需要喜歡焦慮的感覺。它是種訊號,讓你覺得不舒服,因此你會注意哪裡出問題了,像是嬰兒的哭聲。焦慮讓你找出原因,找出解決方法,讓你開始工作。
對於寶寶副食品的順序,建議可從液體半流質(糊狀)半固體(泥狀) 條狀 固體(塊、碎狀)。 配合嬰兒消化系統的進展,從液狀的果汁、菜汁開始,進展到糊狀的穀類(如米糊),泥狀的果泥,再慢慢給予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肉泥),適應後,可慢慢給予固體食物(如碎麵條)。 非常不建議副食品加調味料,但可花心思讓副食品的顏色鮮豔一點。例如:白粥中加入紅蘿蔔跟波菜,不只營養均衡且能激起寶寶的食慾。食材添加順序:穀類 水果 蔬菜 豆類 肉類 蛋類。一般來說,四~六個月只能添加米類食品和蔬果類,麥粉則六~八個月左右再添加。寶寶七個月後可提供富含蛋白質的肉、蛋黃、豆類等。讓寶寶從肉汁(湯)開始嘗試肉的味道,可用雞骨加蔬菜一起熬成高湯,再用高湯來煮副食品。易過敏的蛋白質(如帶殼海鮮、貝類、蛋白)、 水果(如柑橘類、奇異果、草莓)、堅果(如花生)及巧克力則最好滿一歲以後再添加。特別注意穀類方面,建議先給寶寶吃過米精再試麥精,因為米粉比麥粉更不會引起過敏。
2.幫自己的情緒找寶寶粥出原因
分辨焦慮,讓你釐清焦慮嬰兒副食品背後的原因,而不只也因此做出情緒的反應。像是如果你感到緊張,是因為你對某人在生氣嗎? 還有,你害怕出門跟心儀的女生約會嗎?想像你心跳加快,因為可能事情會很順利。
伊利諾大學今年一項對大腦的研究發現,正確的態度可以幫助我們大腦有能力去管理不舒服。當你開始認為焦慮是對你有益時,你就可有能力去管理焦慮了。
3.瞄準安適點
過量焦慮對身心有害,但沒有焦慮感也不好。像是在繳交作業的前夕人會感到焦慮,可以幫助我們更專心、更有能量完成工作。
因此,當我們懂得與焦慮共處,把焦慮當朋友時,我們不僅瞭解焦慮,也可以改變人生經驗。焦慮可以變成一個契機,下一個任務圓滿達成的契機。
一般寶寶粥在經過專業滅菌的常溫粥在正式販售之前,還經過食工所「熱穿透」的檢驗。食品加工是高度專業的技術,而食工所正是食品加工的權威機構,為了確保常溫粥的殺菌過程足夠完善,粥品不會再有微生物繁殖。廠商必須耗時兩個月,不斷反覆檢驗才能製作出最安全的副食品,一般常溫粥儒了方便常溫攜帶,加熱也很容易。
1、微波加熱:撕開鋁袋,將粥品倒入可微波的容器中微波45秒~1分鐘即可享用。
2、電鍋加熱:撕開鋁袋,將粥品倒入可加熱的容器中,外鍋半碗水跳起即可享用。
3、隔水加熱:將常溫粥整包放入滾水中約3分鐘,加熱至溫度適中即可享用。
4、悶燒/保溫罐:將常溫粥整包放入裝了熱水的悶燒/保溫罐5分鐘,加熱至溫度適中即可享用。
常溫的寶寶粥比起冷凍粥的研發與生產會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與心力,是可以讓忙碌的爸爸媽媽有多一種輕鬆的選擇。
留言列表

